飞鹅山顶(第2/5 页)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拼音 余光中 12 字 2024-02-18 08:05:12

绕过它的佛身,到企岭下海的岸边,骇然引颈,仰望它项背的傲骨。我站的岸边相当于它的脚后跟,近在头上,它那与天争位的赳赳背影沉重地压下来,欺负着近处好几里的空间,连呼吸都受到了威胁。当时我的幻觉,是怕它忽然回过身来,吓,发现了我。这种意识朦胧的恐惧感,以前隔水看山是不会有的。

其实马鞍山不过七百公尺海拔,可是它的山脚浸到海中,急性子的陡坡名副其实是拔海直上,一下子就上了天空。另一座脾气不小的怪峰是霸住观塘和九龙城上空的飞鹅山。东行的大小车辆一罩进了山影,都像低头在过矮檐。山顶是看不见的,除非你车顶上开个天窗。每次太太都要警告我:「小心开车!不要看山了。」所以我没有一次把怪山看清楚,只能惊鸿一瞥,不是的,是恐龙一瞥。

我对那飞鹅山一直很有仰慕之情,设想立在峰顶,该是怎样得意的眼界,可是山高坡峭,只怕是登天无门。终于有一天,在地政署绘製的郊野详图上,发现有一条山道蜿蜒北上,可以绕飞鹅山一周下来。立刻便和我存驾车去探个究竟。

正如地图的说明所示,飞鹅山道又陡又狭,只能让一辆车依反时钟方向单行而上。桂冠房车在最低档的驱策下,一路腹诽着奋力盘旋前进。一盘盘的山道像绳索,牵动着四面的峰峦像转陀螺。王思任早就说过:「从南明入台山,如剥根,又如旋螺顶。」山道狭窄而多曲折,前途总是被绝壁档住,开头我还轻按喇叭示警,不久才发现确无来车。等到人烟渐渐落在下界,上面的群峰就聚拢过来,开它们巨头的高层会议。

忽然,道旁闪出了一方石碑,几个红字近前一看,竟是「国父孙中山母亲杨太君灵墓」。不由停下车来,翻看地图。原来此地叫做百花林,位在飞鹅山麓之东北。这真是意外之喜。我们立刻依着碑上箭头的方向,沿着芦苇杂生的石径走下坡去。大约一百码下,就瞥见几株疎杉之间露出一角琉璃瓦顶的憩亭。再一转弯,墓就到了。坟地颇宽,约佔三十多坪。后面是一道红砖砌成的矮墙,墙头盖着青瓦。墓硕大而隆起,乃水泥所建,正面一方灰青石碑,上面刻着「香邑孙门杨氏太君墓」几个金字。字体浑厚,不知道是否国父的手迹。墓前水泥铺就的大幅地面,又用矮矮的石栏围护。凭栏向东俯眺,只见山重水複,幽邃的谷地开处,是泊满艇船的白沙湾,更远处该是西贡海面,散布着三五小岛像是牛群在渡水,只略略露出了牛背。

「这风水真是不错,气象非凡。」我歎道。

「怎么比得上中山陵呢。」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