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性与名侦探(第1/2 页)

圣女的救济 东野圭吾 21 字 2024-02-18 08:01:37

《嫌疑人X的献身》赢得莫大成功之后,东野圭吾先是在文艺杂志《ALL读物》发表了短篇推理作《落下》(后来成为第三本“伽利略系列”短篇集《伽利略的苦恼》中的首个短篇),安排了新人女刑警内海薰的初次登场,并与汤川学首次合作,破解离奇的坠楼死亡事件。之后开始在同一份杂志上连载《X》的续书、该系列的第二长篇《圣女的救济》,时间长达两年。这部几乎不逊于前作的小说完稿之后,作者陆续发表收入《伽利略的苦恼》中的其余四部短篇,最终于2008年10月由文艺春秋出版社同时推出两本新书。

在改编自其作品的偶像日剧《侦探伽利略》、《侦探伽利略Φ》和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的轰动热映影响之下,截至今年初,《圣女的救济》销量在日本已逾20万册,而《嫌疑人X的献身》文库本的销量则突破150万册。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是与“系列小说”中“名侦探”这一角色所具备的独特魅力息息相关的。

我们说,所谓“名侦探”角色的塑造,其方法是作家不以诡计设置、细节处理、氛围营造等因素为创作的第一要务,而是力求通过一组“系列小说”来凸显侦探角色的魅力,在侦探身上加入越来越多的“超人”元素,角色越是怪奇非凡、冷静孤僻,越能吸引读者眼球,作家也经由自己一手打造的“名探效应”,体现其自身的存在价值,这种“名探效应”的最大好处,就是扩大了本格推理小说的受众范围,因为它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关注点,使得一些并不喜欢本格推理、但对“萌系”元素和“八卦”对话感兴趣的读者加入其中,尽管可能作品的诡计、谜团并不严谨,更不经典, 但仍会赢得大众的追捧。

所以,我们会在《圣女的救济》中读到“内海薰再次从包里掏出ipod,一边听着福山雅治的歌,一边喝着矿泉水”之类的桥段,或者“在粉碎了场完美犯罪的同时,他的爱也彻底被辗成了碎片,他感到如此疲惫,也是理所当然的……”之类“奇怪”的对话。这不禁令人联想到东野在《名侦探的守则》中写到的某个场景,是他骨子里本就喜欢这样的“名探”,还是只想为自嘲提供一个绝佳的范本,我们不得而知。而东野在创作态度上的改弦也并非人人叫好,因为这正是《嫌疑人X的献身》等作品屡遭包括二阶堂黎人在内的古典推理作家、评论家们诟病的主因,在他们看来,本格推理小说根本不应有这样的写法。“伽利略系列”在日本文坛所引发的一场本格推理应该如何来写的大讨论,盖缘于此。要不是笠井洁等权威人士的鼎力支持,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