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夫妻俩认真调研,制定合理的政策,吸引贫民迁徙(第2/3 页)

带空间穿越嫁兵哥哥 江山不夜 226 字 2024-05-30 08:18:28

来的三分之一了。

想要吸引人过来。分给土地是主要的一项政策。

另外,目前这六个州因为与多国通商,很多商人想要在这边买土地开创工厂,开办自己的农庄。

这边虽然有土地,可是,人力资源非常匮乏。因此,这些商人还都在观望之中。

萧云嫣想要吸引周边州府甚至更远处的农民来到边疆,不但可以带来新的劳动力,更能带来各地的技术,工艺。文化,艺术,百废待兴真的需要花一些心思。

萧云嫣想到的,首先是来到这边的农户,分给住房和土地,提供前期的生产生活物资。

孩子们花很少的银钱就可以入公办学堂学习文化知识。同时开创以技术为主要培养目标的学院。比如:学习基本财务知识,包括打算盘,看账本,记账,

还有打铁、木工、瓦工、兽医、陶瓷制作工艺,陶器制作工艺,裁剪绣艺等等,各种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技术培训。

萧云嫣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到真才实学,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实际经验。她打算自己开办一些作坊,学堂与这些作坊建立一种合作关系。学生们可以去这些相关的作坊里做工,赚很少的工钱。主要是去当学徒,获得实践经验。不过,学习和实践是要相结合的。

因为,农耕社会没有专门教技术的学堂。穷人家的孩子们想要学门手艺,那是非常难的。先要登门拜师,得到师父的认可之后。才能成为没有工资的学徒。

在做徒弟的过程中,对待师父,要像尊重父亲一样。而且当师父的,还总是不愿意将自己的全部技艺传授给徒弟。总是留一些压箱底的绝招。这样形成的技术壁垒,导致工匠们想要学成一门手艺,要多用很长一段时间去自我摸索。并不利于社会各项技术的传播,进步和升级。

边疆六州府的经济和各项技艺原本就不发达。如今,经过战争,更是地广人稀,百业萧条,容不得慢慢发展。

因此,萧云嫣想到现代社会的技术培训。她觉得,以学堂加实践的传授模式,更能促进当地的各项事业发展。

这个提议被一些人十分赞同,又被一些手里握有各项技术的老师傅们坚决反对。

如果这项政策执行下去,那就意味着老师傅们不能让一群徒弟为他免费做工了,更不能让这群徒弟尊敬他像尊敬祖宗一样,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在利益上,这些技术师傅们必然会受到巨大的损失。所以他们坚决不同意。

可是,政策制定者着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