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扬州地宫(第2/4 页)

我的邻居是妖怪阅读 天下霸唱 22 字 2024-02-18 08:31:49

听途说的内容:

先是这个“黄肠题凑”,我写《鬼吹灯》总共八卷盗墓的故事,篇幅那么长,倒了那么多斗,没一座古墓是真正意义上的黄肠题凑,因为这种形式的墓葬,属帝王级别,始于战国,终于东汉,存在的年头不算太多,到今天为止,全国发现的仅有十座左右。

“黄肠题凑”在名称也显得有些奇怪,很难从字面上直接理解它的意思,必须分成两部分来说:“黄肠”指的是黄心柏木,这种树是中国独有的珍贵木材,防得住水土侵蚀,埋到地下长久不腐,还带着若有若无的香气,十分名贵,很适合放在墓穴中;“题凑”中的题,指的是额头,凑是集合的意思,放一块是指将黄肠木拼到一起,以木头代替砖头,作为墓室地宫的外壁,棺材放置于其中,这叫黄肠题凑。

当年建此二陵,凿在山岩下二十四米深的地方,耗费楠木以千万立方米计,足见规模之巨,外围的木椁错落有致,块块紧扣,层层相叠,坚固细密,放错一块就无法复原,宛若魔方一般。

汉代各个楚王墓,连同这座广陵王的木椁墓,大多是凿在山腹之中,可您要去参观,一定会发现地宫上头没有山,是片平地,其实广陵王及王后的两座古墓,原址出在高邮天山,又叫天山汉墓,出于保护目的,才整体移到市区相别桥。

考古队发现这座广陵王墓的经过,也有几分偶然。那年考古人员听说山里有汉代兵马俑,急忙组队赶过去探察,发现那山上有许多房屋,住了大量人家。兵马俑是老乡从山下的田里刨出,这汉代兵马俑不比秦俑,体积形制要小得多,但确实是帝王级的墓穴才有这种陪葬品,懂行的一眼就能认出来,从田间刨出汉代兵马俑,意味着附近一定藏着一座大墓,知道是在山里,可这山太大了,一点点地找,这辈子也未必找得出来,况且周围居民众多,从来没人发现山里有古墓。

考古队员不死心,到处走访调查,跟老乡交谈,连续几天,没得到半点有用的线索。当时考古队有个专家叫老刘,正当大伙放弃希望的时候,老刘冷不丁听到一句话,那是旁边一个老乡跟人家闲聊,说起自家在山上挖了个三米多深的地窖,用来放红薯。

这话说来平平无奇,是再普通不过的拉家常,然而听在老刘耳中,却似平空响起一声炸雷。这里的大山全是岩石,耕地种田都是在山下,很少有人在村子里挖地窖,在满是坚硬岩石的山上凿地窖还差不多,为什么要用“挖”这个字?

老刘想到一种可能性,挖地窖的老乡,没准刚好挖到了墓道上的回填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