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太空会师(第2/4 页)

电波字幕组 羊城少帅 66 字 2024-05-30 02:51:22

“用飞碟来做试验吗?”李凉问道,他刚刚想到,用于凝成飞碟外壳的真气,除了消耗巨大,事先就包裹了飞碟之外,还需要不影响飞碟的出入口的使用。

比如说,真气容器包裹了飞碟,那舷梯出来,人员上下怎么办?设备进出舱怎么办?这就要求凝出的容器,也能随舷梯,出舱口的开关而打开关闭。

一句话,真气容器和飞碟之间,需要联动。

“我们现在是将一个物品,从一艘飞碟,传送到另一艘飞碟。”汪一桐道。

“这个简单,我用真气凝出一个小容器即可,但飞碟的不一样。”李凉道。于是,李凉将真气容器和飞碟之间,需要联动的问题,给汪一桐说了一遍。

“我们先做这个简单试验,李总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考虑过了,有一个巧妙的设计方案。”汪一桐道。

既然汪一桐的团队,都已经考虑了这个问题,李凉就不需要纠结,跟随汪一桐到试验现场。看了物品的大小,李凉释放出真气,凝出了透明容器,试验开始。

两艘飞碟之间,还故意打出了几束可见光,也放置了一些漂浮的障碍物,但试验还是成功了。启动自毁程序后,透明容器连同物品,到了另一艘飞碟上,重建完成。

这个试验过程,就是基本以光速进行。再重复了几次,结果还是成功的,说明自毁和重建的理论到实践,都完美无缺。

实现自毁和重建的机器,在星舰上占了大约一百平方的位置,既庞大而且精密,接通的是可控核聚变的电源,一次试验需要耗费的电量,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一个月的耗电量,十分惊人。

机器启动,输入了目标物体,起始坐标和最终坐标,机器将物体分解为粒子,设定了每一个粒子的位置信息,加载能量,令所有粒子以光速飞行,到达最终坐标,再按照设置重建,这就实现了物体的瞬间移动。

这一台花费了汪一桐研究团队无数心血的机器,已经由汪一桐命名为夸父追日机。来源自然是我们华夏的神话,夸父追日的传说,那种到死方休的精神,激励了华夏民族生生不息。

接下来,李凉按照汪一桐给出的要求,给一艘飞碟用真气凝出了容器,包裹了整艘飞碟。经过测试,一旦飞碟关闭所有出入口,容器是密封的,而一旦出入口开启,容器的相应出入口会同时打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个机械设计非常精巧,李凉按要求凝制出来,也花了不少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