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 大清临时政府(第2/3 页)

文章还从满汉之争阐述了去辫意义所在。

无非是大清立国百年,朝廷一直讲满汉一家,希望汉人把自己同满洲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要把满洲当成外来侵略者。

可一直以来收效甚微,大清建国以来年年爆发反清起义,查其根源总是绕不开辫子。

大将军王痛定思痛,决意将满汉一家的政策真正落实到位,让天下百姓无论满人还是汉人,都能沐浴在大清和谐的阳光下。

故而顶着压力在湖广军前推行去辫政策,此政策的落实将使满汉之间的隔阂彻底被打破,是一桩利国利民的好事。

文章整体写得非常... -->>最新章节!

得非常好,有理有据,并结合事实讲明去辫的诸多好处,内中有些总结更是深得贾六欢喜,一高兴让保柱扛了半口肥猪送给老纪。

陪同前往宜昌的随行人员除行辕工作人员外,就是原陕安镇总兵、现陕甘绿营提督保宁;原兴安镇副将、现陕安镇总兵曹大华,以及众多陕安镇前往当阳开会的校级军官。

大将军王有令不许惊扰地方,所以宜昌当地的政府官员并没有接到任何通知。

到了宜昌后,保宁立即召集全镇官兵于校场集中。

兵部侍郎纪昀代表大将军王宣读曹大华的总兵任命状,之后由曹总兵下令全镇去辫,以响应大将军王提出的新生活运动,将陕安镇打造为一支健康向上、充满朝气并对大将军王无比忠诚的强军。

为此,专门准备了一个仪式。

就是请大将军王为陕安镇第一个上台的士兵剪辫。

在军官带领之下,陕安镇官兵纷纷剪辫,只不过内心深处对剪辫还是感到不解和疑惑的。

但当大将军宣布发赏,以及今后陕甘绿营军饷工资提高三倍发放后,官兵心中的疑惑顿时一扫而空。

接下来,在陕甘提督保宁的配合下,曹大华按照大将军王指示,对陕安镇进行了初步调整。

调整力度不大,只涉及了三名将领任职,然而却要选出50名四品以下军官前往行辕受训。

这无疑是一件非常殊荣的事情。

因此军官纷纷报名,私下人情往来不断。

谁都希望能在大将军王手里受训。

纪副主任总结的好:“天子门生,谁个不想做?”

去辫仪式后,贾六接见了闻讯赶来的宜昌知府等官员,对他们表明朝廷平乱之决心同时,也阐述了陕安镇官兵去辫的目的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