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和的时候,厅内却有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
“诸位大人,却不知大难即将临头了。”
众人纷纷侧目,发现说话的正是坐在蔡邕身侧的刘昊,不由得摇头失笑。
嗯?
我们都是当世大儒,见识卓着,读过的书比你认识的字还多。
你一个这十几岁的年青人,却说我们大难临头?
可笑!
太傅袁隗呵斥道:“家国大事,岂是你一个少年可以随意妄言?”
“太傅所言极是!”
“年青人还是要跟着前辈多学习学习!”
虽然刘昊以仁义之名融入了这个圈子,但也不代表众人就对他言听计从了。
蔡邕皱眉抬手,缓缓道:“你对天下大势,有什么见解?”
看着蔡邕鼓励的眼神,刘昊不慌不忙,起身行礼。
古代就这一点不好,各种繁琐礼节。
等到行礼之后,刘昊才淡淡说道:“各位师长,有没有听说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
在座大儒不由皱眉。
这小子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在考验我等才学?
这则故事出自战国策,我等饱读诗书,又岂会不知?
不过他们也没有说出来、
刘昊却长身而立,不紧不慢地说道:“我曾在河边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它们俩都想置对方于死地,谁也不肯放开谁。”
“结果……反而被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起先,还有大儒心存不悦,这么简单故事,谁不知道?又有什么可说的?
有人想要等刘昊说到一半,组织言语反击刘昊。
但是等刘昊说完这则故事,却心里感觉不对,竟然没有一个人说话!
静寂。
死一样的静寂!
厅里的气氛,好像凝滞了一般,简直针落可闻!
大多数大儒,已然陷入了沉思当中。
此时能坐在屋内的,都是人中精英,官场老狐狸,哪有无能愚蠢之人?
王允眼里异光一闪,首先领会过来,嘶声道:“你……言下之意,大将军与十常侍便是鹬蚌,而董卓却是渔夫?”
“不错!”
刘昊点头称是,肃然道:“王大人见识非凡,十常侍掌控朝纲多年,根基深厚,蹇硕更是掌控了禁军!大将军何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