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咳嗽或者流鼻涕?”云珩又问。
“没有。”
老人摇了摇头。
“大小便怎么样?”
“有点便秘,小便的话不多,颜色很黄。”
云珩询问了一些情况,等诊过脉,然后拿起压舌板。
“来,嘴巴张开,我看一下喉咙。”
“咽喉红肿,舌质暗红稍紫,舌苔薄黄且少,脉略浮数。”
检查过后,云珩一边说着,一边在电脑上输入老人的症状。
“老人家这是温热病。”
云珩一边打字,一边对患者和患者家属说道。
“云医生,什么是温热?”患者的儿子询问道。
“春气通于肝,春病在头,这一阵在六气中属于湿热季节,因而为温热、风寒病互见的一个时段。”
云珩解释道:“在中医外感病中,示意六气所在的时段来定疾病的病名的,伤寒以六经辨证为主,温病则以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为主。”
示教室内,季风文缓缓道:“这个病症算是比较有特点的一个病症,虽然是风寒病的症状,但是却要结合五运六气,考虑到六气的时段来结合辨证。”
“季老,这个怎么区分?”
有人不解的问道。
“其实在实际的临床中,时辰、季节、气候的变化本就对病症有着影响的。”
季风文道:“所以在实际的临床中,无论针对任何病症,气候时段的影响我们都要考虑进去,而不是问什么时候应该考虑。”
“叶天士的《外感温热骗》、吴鞠通的《温病条辩》还有雷锋的《时病论》里面都对温热病有着比较细致的描述。”
“在这儿,为什么说要考虑温热之邪呢,因为温热之邪最容易伤阴,治疗越早效果越好,要切记苦寒伤阴之药。”
“患者之前也看过西医,为什么不能奏效,现代医学在治疗此类病症的时候往往以抗菌消炎或者抗病毒为主,然而在实际的临床中,我们则应以清泄温热,透表清热,清咽利喉、滋阴养液为主。”
季风文说着,诊室内,云珩已经开好了药方。
“方剂是吴鞠通的银翘散、白虎汤合增液汤加减化裁。”
说着云珩把处方递给患者:“一天一剂,分两次服用,药吃完之后再来复诊。”
原本用什么方剂,患者不问,云珩一般也不解释,今天的解释其实也是给示教室那边说的。
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