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第3/4 页)

公爹遭朝廷清算时,何清贤几乎每日一张奏折送到京城,全都是替公爹说话的。

可惜他身单力薄,不但没能帮助公爹与整个陈家,自己也被贬谪到了偏远之地。

“父亲,您觉得何大人如何?”华阳笑着问。

陈廷鉴连着摸了两把胡子,无奈道:“他是天下第一大清官大好官,这点臣也不能否认,可如果把他调到京城,还举荐入阁,恐怕整个官场的人都要被他弹劾一遍,反倒不利于推行改革。”

改革是要地方官员去落实的,何清贤看谁都不顺眼,只会给他添乱。

华阳:“您是首辅,如何处置底下的官员归根结底还是您与弟弟说了算,对何清贤,您只需要搬出利国利民四个字,他那么爱护百姓,肯定能听进去,总比一个人远离官场只能眼睁睁看着百姓们受苦却什么都做不了的强。这个道理,儿媳不信他会不明白。”

陈廷鉴:“可他并不认可臣的改革。”

华阳:“张磐认可您的改革,吕阁老也认可,但他们都是听从您的安排,父亲一个人要操心改革的方方面面,难免有思虑不周之处。儿媳知道,您把皇上与朝廷放在第一位,何清贤则是把百姓放在第一位,那么,如果有何清贤辅佐您,反倒容易帮您查漏补缺。”

“就说考成法,成效当然显著,但父亲为地方官制定了每年必须完成的赋役征收任务,有操守的官员会监督乡绅大户杜绝他们少缴漏缴,贪官们平时收受乡绅的孝敬,所以他们不从乡绅下手,反而去逼迫百姓多交赋税,逼得一些百姓不得不放弃田产流离失所。这样的贪官,正需要何清贤那样的臣子去震慑,有何清贤在朝廷,也能让天下百姓对您的改革更有信心。”

陈廷鉴第一次抿起了唇。

他不是圣人,做不到面面俱到,有时候为了达到一个终极目标,不得不容许一些瑕疵。

他的政令是为民为国,可天底下那么多地方官,不是每个人都严格遵守政令,他们会偷奸耍滑,他们会欺压百姓。

到最后,这些都成了他的错。

老头子不高兴了,华阳放柔声音道:“父亲一心为国为民,儿媳对您的敬重与钦佩甚至要超过先帝,这点驸马可以为我证明,只是天下官员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父亲的大公无私,父亲为了大局,只能选择迁就,可父亲并非孤身一人,还有何清贤可以协助您。您二人齐心协力,或许能让这场改革推行得更加彻底。”

陈廷鉴还是抿着唇,垂着眼,棋也不下了。

老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