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听说你打算引进外资(第2/3 页)

“二龙,你也看见了,我们县城工业化不错,你也是在这儿土生土长的,家也安在这儿,这儿有你一切的亲朋好友,这引入外资,建中外合资企业的事,可得考虑考虑自己的家乡啊。这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嘛。”李书记说。

徐二龙不由抚额。

果然,这年头,提起要引入什么外资,搞中外合作,就是一个香饽饽啊,谁都看上了。

京城里的罗家屯的罗长寿看上了,县城里李书记听着风声,也看上了。

“李书记,这事,还没谈下来。再说,我这也不叫引入外资,就是想引进一点生产线。”徐二龙回答。

别说这外资还没引入进来,就算引进来了,徐二龙也没打算把厂建在这县城。

毕竟,运输成本什么的,都得考虑。

看看改革开放后,建了那么多的工厂,都是考虑的那些沿海的城市,就是因为运输方便。

李书记很诚恳的道:“二龙,如果真能引进外资,搞个什么中外合资企业,我们县里,绝对给你最大力度的支持,要啥给啥。”

这是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徐二龙心中开始重新考虑着这事了。

最初,是想在罗家屯弄一个地皮,搞个厂。

可现在,这李书记亲自发话,要举全县之力支持他,他要是放过这个机会,可真是傻的。

徐二龙想着本县的规划发展。

按着记忆中,本县城的第一个开发区,在85年、86年这样建成,叫望江开发区。

这也证明,县城的领导们,还是挺有魄力的,紧跟步伐,也在学习沿海城市,建立自己的开发区。

只不过,这选址的问题,出了差错。

这望江开发区,处于河街跟城头的交际地盘。

河街相当于厂区,而城头,就作为大家的休息区。

望江就处于河街跟城头的连接处,开发这儿,串起两个版块,是最明智之举。

但此一时彼一时,开发的时候红红火火,但没几年,就成了边缘地带。

当然,也不能说是出了差错,只是谁也没能料到,再隔二三十年,城市化的步伐那么快。

而且,谁也没有料到,现在是大家眼里香饽饽的各个化工企业,后来竟成了大家嫌弃的环境污染大户,把这些企业全给搬迁了。

然后整个河街就没落了。

连接河街和城头的望江开发区,就成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