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5章 倒霉的渔医(第2/3 页)

回报的。

没有回报还不要紧,就怕碰上一些心狠手辣不要脸的渔混子,他们的渔场一旦出事找渔医去救治,治不好他们会告、闹、赔,得让渔医赔偿他们损失。

陈冬娃和其他被生活压迫的无力喘息的老人一样,喜欢抱怨,这不怪他们,这些人除了抱怨再没有其他发泄心里怨气的路径。

话匣子打开就止不住了,陈冬娃越说越生气:“治得住的鱼病,别人是不会叫你的,只有治不住的、麻烦的才给你治,你治得住吗?治不住那就让你赔钱,能怎么办?”

“就算治得住怎么样?他们赊欠着你的钱,年头赊年尾,到时候去找钱人家给你白眼,跟你砍价,五百给你四百,你爱要不要,唉!”

这种事敖沐阳听说过许多,渔业养殖户跟家畜养殖不一样,现在渔业养殖需要的饲料和药物往往是厂家直销,有技术人员直接负责。

就像陈冬娃说的那样,如果鱼病能治,那厂家会安排人来给治好,这样是用不着渔医的。只要厂家安排的技术人员治不了,养殖户才会去找当地渔医来看病,算是死马当活马医。

渔医的水平多数还不如技术人员,后者好歹要考职业兽医师证,专业学过药理、毒理、病理和藻相水环境这里的知识,渔医们多数靠的是一些祖传方子和自己摸索出来的土方子。

所以,如果是技术人员处理不了的鱼病,他们也治不了,这样就得白白浪费力气和鱼药。

但要拒绝也不行,他们得吃饭,总得去碰碰运气。

现在渔村里的渔医多数是老人或者陈安全这样子承父业的野路子,年轻人不干这活了,即使干他们也是去正规的兽药厂上班,起码那样风险小。

听了陈冬娃一通抱怨,敖沐阳说道:“我大概知道怎么回事了,这样吧,今天我正好有空,我去你外甥那边看看。”

陈冬娃顿时感激的作揖:“谢谢领导,谢谢你啊,有你出面我就放心了。唉,我外甥个闷葫芦,死脑筋,跟我弟弟一样的脾气,我知道他,碰上这事他就会压在心里,压的时间长了我怕他出个三长两短。”

他的担心是对的,三长两短的事真发生了。

就在他找敖沐阳诉苦的时候,又有人去了他侄子陈安全家里讨要赔偿。

陈安全当渔医仅仅是混口饭吃,一年到头赚不了几个钱,以至于他都快五十岁的年纪还没娶上媳妇。

这样他哪有钱往外赔偿?而且他是个闷葫芦的性子,就闷着头不说话,这把对方给气坏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