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四处联系货源(第2/3 页)

候,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酱油厂、豆瓣厂、糖果厂、饮料厂、酒厂、纱厂什么的。

而人们,也习惯了本地的这种口味,甚至在本地人当中,有一种特殊的情怀。

徐二龙当然得把本地的货源给安排上。

这前期才起步,只能他主动找上门。

只有等以后有了名气、有了规模,厂家才会倒贴过来,主动要求入场。

先跑了酱油厂,又跑了酒厂,把这些货源,都跟厂方谈好了。

这些厂方也喜欢这种主动找上门来的生意

这能给厂里增加销量,增加收益,除非脑子进水,才会拒绝。

这一天,徐二龙来到糖果厂。

糖果厂的效益,倒是不错。

只可惜,品种比较单一,一种是传统的水果味的硬糖,另一种,就是高梁饴糖。

而且,还是老式的手工制作包装法。

一群临时女工,下到十几岁的小姑娘,大到四五十岁的大婶大妈,全部坐在案板前,低着头,眼睛一眨不眨,飞快的包着手中的糖果。

糖果一颗颗的从机器中出来,往案板上一撒,透凉,降温。

这些女工,就把放晾的糖果,往糖纸中一塞,两端一扭,一粒糖果就包进了纸中,然后丢进旁边的背兜中。

甚至,在无人注意的地方,徐二龙甚至看见一个女工,动作飞快的往嘴里塞了一颗糖。

那动作之快,令人眼花,以为是错觉。

这都是长期包装糖果,训练出来的动作。

毕竟,现在包装糖果,完全就是靠计数,一天包上几十斤、上百斤的糖果,才能挣上几毛钱的手工钱。

徐二龙看着她们低垂的头,担心以后老了颈椎病严重。

可这年头,工业落后,县城糖果厂,也就只有这样的水平,就靠人工包装。

哪怕计价的工钱再低,还是能吸引这些大姑娘小媳妇过来挣点零花钱补贴家用。

徐二龙在糖果厂转悠一圈,还是跟厂长达成了一份订购协议。

唉,也只能说,可选择的范围太少了啊。

现在全是国营单位,根本就没有创新进取的想法,也没想着多变些花样,多生产一些美味的糖果。

徐二龙从糖果厂出来,找到他停在门卫那儿的自行车。

这边糖果厂的门卫,倒是查得极为严格,怕那些来包糖果纸的临时女工,揣糖果回家。

毕竟,包糖果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