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章 党进投降(第2/4 页)

大宋王朝赵匡胤主题曲 九孔 402 字 2024-02-18 08:25:43

称散关。是关中之地四大关之首。位于陈仓(后世宝鸡)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以来被称为“川陕咽喉”。

据史料记载,大散关曾发生战役七十余次。楚汉相争时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从这里经过,自汉中由故道出陈仓还定三秦,经由此关,甚至在这里发生。三国时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建兴六年)春,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

大散关设于西汉(一说散关之名最晚当始于秦代),废弃于明末。关址处立有“秦岭”石碑一块。在散关岭上的古散关关门遗址东面,立有“古大散关遗址”石碑一块。

所以大散关是从关中往西之地进入关中平原的一个交通枢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原本历史上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著有《书愤》其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如此雄关,在来之前,韩涛自己已经收集了大量情报,不管是大散关中兵力,还是各种部署,甚至拥有多少守城手段等等,都打听得一清二楚。正因为知道大散关的情况,所以韩涛虽然做了充分准备,但也知道,这一战比与拿下陇关相比,难度提升何止十倍。

大散关攻打艰难,主要是因为除了高高在睥主关城寨之外,在两边还修建了很多军寨、军堡,以及两边还有两个凸出的山梁,而稍有攻城经验之人便可看出破城的关键便在这两个凸出的山梁之上。而大散关守将关山虎显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这两个山梁之上各驻有一个指挥的精兵。

实事上这些军寨、军堡都是自祥符国立国之后修建的,显然本来就是防范祥符国大军入关。

为了不影响攻打主关,韩涛先集中兵力将两边的五个军寨和两个军堡拿下。这个时候祥符国攻城器械的强悍便体现了出来,巨型抛石机、火药包、手雷弹、巨型巢车、巨型弩枪、工兵拆墙,等等,各种手段一一施展而出,五天时间,两边的军堡和军寨便全部落入白虎军团之手。这个过程当中,因为大散关守军兵力远少于白虎军团,且畏惧于白虎军团的战力,始终不敢出来支援,只能龟缩主关不出。

大散关的援兵并没有来,因为在攻打散关的过程当中,韩涛便派副军团长文子韬带领的两万大军顺道收拾了陈仓外线的府县,陈仓虽尚未失守,可是在这种形势下,守军只能龟缩不出,已经完全对白虎军团构不成任何威胁了。

第六天的时候,白虎军团开始集中兵力攻打主关,但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