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0 章 一合一(第1/4 页)

自从北门关出现将领投敌之事后,朝廷对于北疆的粮草押送多有敷衍,这其中固然有害怕再出现一次投敌的因素在,但除此之外,许多人也是认定了北疆一役必败,送去再多的粮草军饷,也不过白白浪费。

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时序出征,碍于司礼监的声明,粮草供应恢复了两次,但随着时序离京愈远,他的震慑也一点点降低。

直到这个月,本该出发运输的军饷已耽搁了数十天,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去兵部走了好几l趟,好不容易威胁得军饷押送了,却不想车上的粮草只装了预计的一半,剩下的一半全用稻草和泥土混淆。

还是时序收到了,才知其中猫腻。

消息传回京城,留守的时一等人自是不肯,然兵部的偷梁换柱的把戏被揭露,不知反思也就罢了,竟直接破罐破摔起来。

早朝上,为了北疆的军饷粮草一事,众人意见相悖,争得脸红脖子粗。

以兵部、户部尚书为首的官员咬死了国库空虚,又以北疆战役胜算不大为由,拒不再拨军饷。

出乎意料的是,太子态度意外强硬,见难以说服两部官员,索性提出从太子私库拨钱,而太子都说了这样的话,底下人总不好再一味哭穷。

国库没钱?那各家各府总有钱了吧。

这太子都要挪用私库支援北疆了,作为臣子的,岂还有冷眼旁观的道理?

除了这两方人外,更多人态度不明,只有被御阶上的皇帝点到了,才说几l句意向难辨的场面话,虽没说什么值不值得,但再一问及北疆胜算,顿时用沉默表达了看法。

这些人既不想开罪了司礼监,又不想来日北疆失守后落下骂名,索性含糊不言。

于是,此时胆敢出来站队的孤臣,就格外惹人注目了。

就在满朝寂静之时,只见位置靠中的吏部侍郎站了出来,拱手道:“臣有奏——”

定眼一看,出来的不正是这两年的御前新宠,祁相夷祁大人。

当年祁相夷高中状元,本该大展宏图之际,莫名下放,让众人只以为他是遭了圣厌,谁成想,在这等天崩开局下,他竟能以身为饵,探得前任首宰之罪证。

随着良首宰及其党众倒台,立功回京的祁相夷重新进入满朝文武的视线。

而正如他们所预料的那般,立下大功的祁状元得到了皇帝的看重,官阶一升再升,短短三年间,就从一个地方县令,一跃成为吏部郎中。

加上他刚正不阿、忠于圣上,从不结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