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永安堂里把药卖,兜里有钱心不慌(第2/4 页)

听了一下哪家药铺收散药材,口碑又好的,连着问了三个人,都说是“永安堂”药铺。打听清楚位置,就直奔东街而去。“永安堂”药铺,正座落在东街最繁华的地段,门脸不小,比河南县“敬修堂”药铺大了不止一倍,上下两层的木楼。司徒嫣到时,看着眼前的药铺心里有种莫名的熟悉,“‘永安堂’的建筑,倒是和现代‘同仁堂’的建筑差不多。”心里想着,手上的动作也没停,将背篓取了下来,将上面的荒草扔了,找了个没人的巷子,又仔细的观察了一会儿,确定没有人注意这里,这才将戒指里几个装着散药材的布袋拿了出来,摞在篓子上,又压了压,确定暂时不会掉下来,这才重新背上篓子进了“永安堂”药铺。进了一楼,右边靠墙一排的药柜,柜台后三个药童在忙着抓药,几个客人等在柜台前,一个坐堂的老郎中,坐在左边的桌案后,再给一个病人把脉。打眼处没见到有掌柜的在。司徒嫣排在抓药的人后,等着前面的人忙完。药童动作娴熟,一刻钟不到抓药,配药,收钱一气呵成。等沦到司徒嫣时,屋子里已经没有客人了。只剩下一个病人还在看病。司徒嫣见时机刚好,这才上前刚要与药童搭话,却被药童抢了先。“这位小哥儿,您是给家里大人抓药吗,将药单给俺看下?”其实打从司徒嫣进来,这药童就看到她了,想着这么小个娃儿一个人来抓药,可见一定是家里的大人病了。所以才好心先问了一句。也是这“永安堂”的掌柜平时管教的严,所以这里的伙计、药童都很热情也很心善。“小哥哥,俺不是来抓药的,俺是来卖药的,您这里可收散药材。”“收是收的,可是只收成色好而且还要炮制过的才行。”药童也没想到这么个小娃子不是来抓药,却是来卖药的,面上发楞,但话还是答的很流利,也是平日里来问的人不少,所以习惯成自然。“俺的药都是炮制好的,就在这儿看吗?”司徒嫣一边问着话,一边将背篓放到了地上,她也想放到柜台上,可她太矮,够不着。“你先等等,俺去请掌柜的。”药童扫了一眼篓子,因上面盖着布袋,也没看清,但还是客气的应了声,去请了掌柜。不大会儿的功夫,掌柜的从后堂走了过来,司徒嫣打量了一眼,就确定此人虽是商人,却心思纯正,是个“良贾”。这看人看眼,此人目光坚定,一脸的正气,这份气势不是装出来的。当然也要司徒嫣有这方面的经验才能从细微处观察一个人的性情。“掌柜的,就是这位小哥儿要卖药材。”药童将掌柜的带到司徒嫣身前。“小娃子,我能看看你的药吗?”掌柜的一张嘴一口的京城口音。给司徒嫣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永安堂”怕是在北魏国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