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密林(第2/6 页)

王墓前的“水龙晕”。

只有找到那道残墙,才可以作为确认虫谷位置的依据,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同当年那伙卸岭力士一样,出了遮龙山,先不进森林,而是沿着山脉的走向,向北寻找蛇河,然后顺着蛇河摸进山谷,就可以确保不误入歧途了。

胖子说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要重新找到遮龙山中的那条人工运河,沿着古河道,寻找蛇河。不过由于澜沧江上游大雨的原因,各条大小水路相互连通,已经变得错综复杂,甚至有可能改道流入地下,旧河道早已被植物泥土彻底遮盖,所以胖子所说的方法并不可行。

三人稍作商议,看了看时间,此时下午三点三十分。我们从上午九点左右乘坐竹筏进入遮龙山,到现在为止一直没有休息,所以决定就地作为中继点,先休息二十分钟,然后向北,争取在日落前找到虫谷的入口,然后在那里扎营,明天一早进谷。

我们找了块稍微平整的山坡坐下,取出些饵饼牛肉稍稍充饥。胖子说起那些食人鱼,想起那山中水潭,满是鲜红的血液,跟传说地狱中的血池差不多,搞得我也没了胃口。我突然心中一凛,万一那些牙齿比刀锯还快的鱼群,也顺路游进了蛇河却如何是好?有那些家伙在水里,我们不可能从水中钻进献王墓。

Shirley 杨说:“不用担心,我以前在地理杂志做摄影记者,曾看过许多关于动物植物的相关资料,刀齿蝰鱼在亚洲的印度、密支那、老挝以及美洲靠近北回归线附近及20度地区内的水域都有存在。”

其中古印度最多,佛经中记载印度阿育王时期,曾有一年,刀齿蝰鱼酿成大灾。当时正值百年不遇的恒河大洪水,东高止山脉中的一条地下河倒灌进了附近的一座城市,城中无数人畜葬身鱼腹。

这刀齿蝰鱼的祖先,可以追述到后冰河时期的水中虎齿獂鱼。那种鱼生活在海洋中,身体上有个发光器,大群的虎齿獂鱼可以在瞬间咬死海洋中的霸主龙王鲸。后来由于次冰河时期的巨大洪荒,这些生物就逐渐被大自然残酷地淘汰,其后代刀齿蝰鱼也演变成了淡水鱼类。

刀齿蝰鱼虽然十分厉害,但是它们有一个巨大的弱点。这些鱼只能生活在温度比较低的水中,北回归线附近只有岩洞中阴冷的水域适合它们生存,那些水中产有一种没有眼睛的硬壳虾,数量很多,但是仍然不够它们食用,所以经常会发生自相残杀的状况。数量庞大的刀齿蝰鱼在每年的九月之后,仅仅会有百分之一的幸存下来,活到最后的产卵期。

每年中秋月圆的时候,是刀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