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0 章(第1/8 页)

云夫人更困惑了, “老爷,婶娘当时说这赵胜乃家中长子,读书也好, 今年已经考中了我们京东西路的举人, 是门顶顶好的亲事。”

“那你这话的意思, 是他家里有什么不妥吗?”

“家里妥不妥我不知道,但他那个爹赵承业却不是个好的。”云光霁呵了一声:“就在赵家托人提亲的后面几日,我收到了一位好友的来信, 他今年正巧跟赵承业一起在寿州做同考官, 亲眼见到赵承业在为难淙哥儿。”

“他知道淙哥儿是我的弟子, 但仍然极力劝阻王学士点淙哥儿为解元!”

云夫人啊了一声, “这……”

官场上讲究同气连枝, 共同进退,无论是姻亲、同年还是同门,若是主持科举的时候遇到了相识人家的子弟, 往往都会抬高一手。

但这位赵大人的做派, 委实让人不解。

既然在考场上为难他们云家的弟子,那怎么转头就又向云家提亲呢?这种情况下应该示好才对啊, 若是当时不知道, 那过后也应该赔礼道歉,万万没有先打了云家人一巴掌,然后又巴巴地托人上门提亲的道理。

想到这里,云夫人不解地问:“老爷,你说这位赵大人做下这样的事, 怎么还有脸来我们家提亲呢?”

“妾身想起便是一阵后怕。”

云光霁冷笑, “他估计是以为我不知道吧。”

“但没想到刘大人与我虽然不是同年, 也不是姻亲, 更非同窗同门,但我们却是在画院认识的至交好友。他前脚在贡院说的话,后脚就传到我这儿来了。”

“幸亏我们当初没有答应,不然悔之晚矣!”

云光霁同样心有余悸。

因为赵胜是今年京东西路的解元,所以他当时还有几分意动。

毕竟他有两个女儿,若是将来真的把莹姐儿许配给淙哥儿,那么大女婿最好也不要差得太多。那同样的官宦之后,同样的少年英才,赵胜是挺合适的。

他还特地找了族学的夫子了解过,知道赵胜这个人除了刚入学的时候闹出了点动静,其他时间都是认真读书的,并无劣迹。

而当时之所以没有答应,女儿们还小是原因之一,自家刚刚除服是原因之二,至于原因之三则是赵承业的性格自己并不喜欢。

但话也并没有说死。

只是说女儿们尚未及笄,自家也刚刚除服,所以暂时并不考虑给女儿们定亲,准备等她们两人及笄之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