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2 章(第1/14 页)

大唐理工学院 肥皂有点滑 144 字 2024-02-18 06:37:57

徐长生去完严文殊那里就回去了。

心里还在道, 严老头这个老古板居然没有答应,这怎么行?

如此伟大的教育事业, 怎么能缺席?

他的学院漂亮得很, 正适合养老不是,他连严老头住的小楼都修好了。

回去前, 先去了一趟徐家超市,现场默写了一篇文章让族叔带回徐家村,下一次就将这篇文章登在大唐都市报上。

他默写的这篇文章正是严文殊所作。

作为学生, 对老师的作品, 那肯定是手到擒来。

这是一篇何为礼?为何要守礼的论文。

写得十分严谨, 看上去或许死板得很, 但其中内容发人深思。

在徐长生看来,比他写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有意义得多。

它充满了教育意义, 是真正的教育家思想家才能写得出来的。

徐长生想了想, 又留下三个字, 以及三句藏头诗。

三个字是, 谢师恩!

三句藏头诗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留名--龚自珍。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留名--李商隐。

令公桃李满天下, 何用堂前更种花, 留名--白居易。

三句诗留完, 徐长生就笑了,看他不把严老头捧到天上去,到时候,严老头也不好意思拒绝他的邀请了吧。

严老头,你跑不掉的。

徐长生让族叔尽快将他写的东西送回徐家村,然后就回太子府继续研究他的造纸工艺和刻活字了。

接下来几天,整个长安十分的平静,直到新的一期的大唐都市报开始出售。

现在大唐都市报在长安,基本是读书人必不可少的东西,上面时不时会登载一些大儒的作品,凡是读书人都视之为珍宝。

大儒的作品,很多其实都达到了出书立著的程度,只是碍于印刷成本太高,流传度不广。

大唐都市报因为版面的原因,也不可能将大儒的书载出来,但登载一些小的文章完全没有问题。

哪怕是这些小的文章,也有一种出书立著的感觉,哪怕是大儒,也是心动不已,只要在大唐都市报上面登载了他们的文章,岂不是一朝成名天下知?

读书人,一辈子,为了的不就是这个。

所以,大祖父一天忙碌得很,天天都在和一群大儒书信来往,徐家村天天都有很多书信要寄